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亚冬会为冰城体育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亚冬会为冰城体育发展翻开崭新篇章2月14日,随着亚冬会主火炬熄灭,哈尔滨亚冬会正式落下帷幕。哈尔滨举全城之力,为全亚洲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冰雪体育盛会。市冬训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届亚冬会,哈尔滨籍运动员用8金7银7铜的精彩表现,彰显了“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在冰雪项目上的实力与底蕴。
赛场内外,哈尔滨人用实打实的成绩和看得见的热情,展现着早已融入这座城市血脉的冰雪文化传承,也构建出哈尔滨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途径。随着这场举世瞩目冰雪体育盛会的举办,哈尔滨体育事业发展必将翻开崭新篇章。
本届亚冬会,中国代表团以32金27银26铜,共85枚奖牌,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其中,32枚金牌的数量追平了亚冬会单届赛事纪录,也创造了我国参加亚冬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战绩。作为本届亚冬会“东道主”,哈尔滨籍运动员共获得了8金7银7铜,共22枚奖牌,为中国代表团取得佳绩贡献了强大的“冰城力量”。
同3年前的北京冬奥会一样,中国代表团在亚冬会上的强势表现由哈尔滨籍运动员开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两位哈尔滨姑娘李方慧、张可欣以无可挑剔的表现包揽了金银牌。在冬奥冠军谷爱凌缺席的情况下,将这枚传统优势项目的金牌留在了中国。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冬会上取得首金后,李方慧表示:“家门口浓厚的亚冬氛围给了我不少动力,能在家乡夺冠,我感觉很开心。”
借着李方慧夺金的东风,在第二天进行的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上,年轻的李心鹏战胜了实力强大的队友——冬奥冠军齐广璞,为中国代表团再获一金。随后,他又与队友徐梦桃、齐广璞合作,摘得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金牌。
作为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在本届亚冬会上的最大发现,来自哈尔滨的新秀杨滨瑜在女子中长距离项目上发挥出色——女子3000米力克“老大姐”韩梅,摘得金牌;女子团体追逐比赛,她与韩梅、阿合娜尔·阿达克一起,以超出第二名日本队2.77秒的成绩再夺一金;女子1000米,她展现出了一个年轻运动员的冲劲,最终收获银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可爱的姑娘说:“国歌因我奏响,感觉特别开心。在家乡比赛,让我的内心更有力量。”
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两位哈尔滨姑娘臧一泽和王欣然在韩国女队的严防死守下,帮助队伍取得本届亚冬会第二金。赛后,两位姑娘动情地表示,“感谢家乡为全亚洲奉献了这样精彩的一届亚冬会。作为来自哈尔滨的运动员,我们会用更多好的成绩回报家乡。”
作为亚冬会的全新比赛项目,滑雪登山是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哈尔滨籍运动员布鲁尔获得滑雪登山男子短距离和混合接力两枚金牌。刚满19岁的布鲁尔说,相信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亚冬会征程结束后安博体育,他将继续备战米兰冬奥会的资格赛,期待他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国家赢得更多荣誉。
在越野滑雪女子4×5公里接力赛中,哈尔滨籍运动员陈玲双担任队伍的第三棒,为中国队最后赢得金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前两个队友已和对手拉开很大距离,我想为最后一棒队友争取更多时间,所以提高了自己的强度,继续为队友创造优势。”陈玲双说,在家门口比赛,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在家乡父老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为团队竭尽所能。
除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外,滑雪登山项目的毕禹新,花样滑冰冰舞新秀邢珈宁,32岁的速度滑冰老将殷琦,冰壶名将王智宇、王芮、董子齐,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冠军张可欣,越野滑雪女将孟红莲,中国女冰的于柏巍、方新等哈尔滨选手也为代表团贡献了宝贵的奖牌,展现了中国冰雪运动良好的人才储备、完善的训练体系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哈尔滨不仅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亚冬盛会,还通过运动员收获8金7银7铜的优异表现,向全亚洲乃至全世界证明:哈尔滨无愧于“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美誉,并以深厚的冰雪基因持续擦亮“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的金字招牌。
8天赛会、12天赛程……哈尔滨向全世界兑现了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冰雪体育盛会的庄严承诺。
精彩的赛会背后,是哈尔滨的全情投入。各行各业的人们以竭尽全力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用短短580天时间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哈尔滨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城市4至7年才能实现的成果,充分彰显了“‘尔滨’力量”和“‘尔滨’速度”。其中,哈尔滨体育人为亚冬会顺利举办贡献了强劲的“冰城体育力量”。
在成功申办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后,全力推进哈尔滨冰球馆功能提升维修工程。按照赛会需求对安防、通信、网络、采暖系统及体育工艺进行维修升级,对比赛馆及老训练馆进行结构安全鉴定及加固。从2024年1月30日开工到8月30日提前1个月完工,各参建单位克服多方面困难,不仅确保了市冰球馆改造工程的顺利完工,还地完成了亚冬会冰球测试赛比赛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从亚冬会筹办至今,全市体育系统共抽调了54名业务骨干,参与亚冬会执委会场馆运行管理部、体育竞赛部等7个部门的工作,为亚冬会筹办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专业细致的保障。
当竞技的“舞台”搭好,接下来就是运动员的“表演”时刻。哈尔滨冬季项目掌门人、市冬训中心主任赵亮介绍,在整个亚冬会筹备期间,市冬训中心始终高度重视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以创新体制支持哈尔滨运动员备战亚冬会。
女冰“省队市办”、男冰“北冰南展”、滑雪“省市联办”,积极将哈尔滨的优秀运动员输送到省队和国家队,参与到亚冬会的备战中……在赵亮看来,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哈尔滨没有将目光局限于眼前的成绩,而是着眼于未来,着力追求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最早发展冬季运动的城市,我们不但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信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以目前情况看,我们依然拥有丰厚的冰雪项目优秀人才储备,在教练资源上也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赵亮说,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和“双亚冬之城”,在本届亚冬会上,哈尔滨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哈尔滨将继续着力构建冰雪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国家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延续“奥运冠军之城”无上荣光。
举办一届成功的体育赛会,其意义远远不止于赛会本身,更在于不可限量的后续效应。自2023年7月成功获得第九届亚冬会举办权后,哈尔滨体育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形成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2024年,哈尔滨在冰雪体育核心区建设推进上取得了重大进展——37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为核心区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从2023年底开始的上合组织国家雪地自行车赛、雪地足球赛,到2024年10月举行的上合组织冰球赛,一系列赛事不仅被列入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工作计划,也吸引了不少上合组织国家的运动员来到冰城,近距离感受哈尔滨这座中国冰雪文化名城的魅力。
体育赛事不仅成为中外运动员了解哈尔滨的窗口,也有力激发了这座城市体育产业的全新活力。夏季开展轮滑马拉松世界杯,秋季举办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冬季进行亚冬会测试赛……体育赛事成为吸引四海宾朋打卡哈尔滨的理由之一。
2024年,“跟着赛事游‘尔滨’”系列赛事应运而生——“市长杯”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亚洲速度滑冰马拉松、芬澜雪动越野滑雪马拉松、“华艺杯”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第二届中俄皮划艇邀请赛、中国儿童滑步车超级联赛哈尔滨站、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400余项赛事活动掀起哈尔滨全民体育热潮。
巴黎奥运会期间,以“夜动潮玩 尔滨有范”为主题的首届消夏体育夜市暨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展演火爆哈西商圈,在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体育项目精彩竞技的同时,也带火了夜市经济和体育文化。在持续半个多月的专场活动中,每天有超过1万名市民游客参与其中,拉动哈西万达广场客流量增加10万余人次,较历史同期翻了一番。
随着市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大家对于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4年,市体育局对“15分钟健身圈”进行提档升级。全年安装健身路径100套,建设完成9个室外智能健身驿站、9块多功能运动场,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处,公共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平房区、双城区、依兰县,体育公园应运而生;2600余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为民众参与全民健身保驾护航。以“相约亚冬 共享精彩”“冰雪同梦,志愿同行”等为主题的12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有12000余人次直接受益。
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反哺中,哈尔滨传统优势项目的运动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继续展现“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的风采。2024年,被视作冰城体育骄傲的冰雪运动健儿有50余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和国家队名单;亚冬会开赛前,哈尔滨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13金15银16铜的不俗战绩。夏季项目运动员同样不甘落后,在摔跤、网球、游泳、射击等项目上,王莹莹、高宇飞等老将新秀充分彰显了赛场上的“‘尔滨’力量”。
举办一项高水平赛事,是带动一个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最直接的催化剂。它不仅可以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体育赛事的魅力,也能瞬间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此同时,体育比赛带来的“赛事经济”效应将持续拉动地区经济活力。以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提高城市关注度,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赛营城”正在为国内众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和更多可能。借助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冬会的东风,留给哈尔滨这座城市“后亚冬时代”的必将是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