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你以为的苏东坡可能不是苏东坡
你以为的苏东坡可能不是苏东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开门见山:“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在历史上,像苏东坡这样一位风趣、豁达、诚恳、才华横溢又与人亲近的文人,“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以至九百多年来,粉丝为纪念他的“寿苏会”依旧绵延不绝。
自北宋之后,历朝历代均有艺术家为苏东坡立像。有学者估计,流传至今的手绘画像就有100多种,然而这些画像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苏轼的形貌都不太一致。我们不禁疑惑:这位大文豪到底长啥样呢?
■苏轼在不同画作和书籍中的不同样貌。(上左一)马远作品,(上左二)赵孟頫作品,(上左三)唐琅昌作品,(上右)张大千作品,(下左一)范曾作品,(下左二)曾鲸作品,(下左三)任颐作品,(下右)《惠州西湖志》插图。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苏东坡形象”其实经不起推敲。比较典型的“大胡子形象”早已经被学术界论定与真实形象相去甚远。在明清著名散文《核舟记》中,就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说明这个形象流传时间并不短。考究其出处,学者认为是受到戏曲人物的影响。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就认为:“唐寅、仇英、宋旭、孙克弘等,都画有大胡子东坡形象。其实这是受到元杂戏的影响。在元杂剧中,有不少刻画苏东坡的,如吴昌龄的《花间四友东坡梦》、费唐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无名氏的《苏子瞻醉写赤壁赋》等。我们知道,戏剧分‘生旦净末丑’五行,其中‘末’扮演的是中年以上男子,长髯、大腹,是其一大特征。正是受戏曲形象的影响,元代以后的东坡像,长髯形象便多了起来。”也有人认为,络腮胡大肚皮恰好满足人们对苏轼豪放派词人这个形象的想象,于是就流传起来。事实上,米芾在《苏东坡挽诗五首》所说的“玉立如山老健身”,也说明“大肚子东坡”是不存在的。
近代张大千所绘的《东坡居士笠屐图》,此图与前代的东坡笠屐图像均有不同。张大千笔下,苏东坡不再俯身提衣,而是直身站立,仿佛要昂首阔步前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张煜撰文认为:“张大千就是要通过这幅作品一改前人所表现的苏东坡戴笠穿屐形象中的小心翼翼和无所适从,而将其一代文化学者饱满的、豪迈的、厚重的文化人格进行了放大。”而傅增湘在该画上写下见解:“余旧藏元僧写坡公象,颧隆面削,宛若癯仙。兹大千抚本,乃尔广颊丰,意公自海南得佛印书后,悟得丧齐生死,心与造化游,故尔心闲体逸如是耶!”字面上是称赞张大千创新,但也点到了新作与以往的苏轼形象不符。
还有人认为,张大千这么执着地给苏轼画上大胡子,那是因为他自己也留着大胡子。“作者将自己的形象投射到东坡身上,表达自己对东坡的崇敬(附会)。当名人画士的作品流传开来,人们也就认为东坡是大胡子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陈陈相因中的错误变异和少数创作者的刻意用心,是苏轼画像出现如此多样貌的原因。苏东坡的样貌,在不断的临摹翻刻中发生变形,乃至于面目全非。
苏轼逝去距今已九百多年,要分毫不差地还原他的真实样貌,已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依旧有方法去尽量靠近他。学术界的方法是从宋代关于苏轼样貌的史料以及苏轼的同代朋友给他所作的画像来探寻他的真实原貌。
颧骨突出。苏轼在《传神记》中表示:“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上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只是在墙上勾画出了影子,不画眉眼都能被人认出,这说明苏轼的面部轮廓特征明显,颧骨应比较突出。
胡须较少。这个推断来自宋代的史料笔记《邵氏闻见后录》,里面记载了苏轼与他的学生秦观互相拿对方的相貌开玩笑的故事。秦观因是大胡子遭到嘲笑,就借用《论语》的“君子多乎(谐音‘胡’)哉”来解释。苏轼则同样借用《论语》句子“小人樊(谐音‘繁’)须也”来调侃,意思是小人的须也很繁密的。如果苏轼自己也是胡子浓密的话,那么如此调侃就完全没有效果了。
右鬓有黑痣。元代郝经《陵川集》卷十载有《东坡先生画像》一诗,其末尾有句云:“画工岂有浩然气,漫著南箕翕舌空点痣。不如夜寂对江月,皓皓见公真颜色。”其下附有注解一句:“面间多黑子,故云。”研究者认为,苏轼右鬓太阳穴处是有几颗黑痣的。
眉清目朗。黄庭坚和孔武仲都见过东坡,他们都有写过东坡相貌的诗。“眉目云开月静”“紫瞳烨烨双秀眉”,都说东坡眼睛不大,眉毛不浓,相貌清秀安博体育官方app下载。
身材较高。苏轼在《宝山昼睡》一诗明确说过,自己是“七尺顽躯走世尘”。孔武仲在一篇赋中写道:“东坡居士壮长多难,而处乎江湖之滨……颀然八尺,皆知其为异人。”
除了文字资料,苏轼也有不少写线)九月,李公麟为苏轼、苏辙、黄庭坚、李之仪等人和自己画像。苏轼晚年南迁途中,有“彭山石瑜作东坡之像焉”。
苏轼画像中最著名的,当属李公麟的一件作品。黄庭坚曾这样点评:“庐州李伯时(公麟)近作子瞻(苏轼)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此纸妙天下,可乞伯时作一子瞻像,吾辈会聚时,开置席上,如见其人,亦一佳事。”当然,这样的佳作只会珍藏深阁,看得到人不多。可以猜想:后世中,较精的苏轼画像秘藏于官宦家中,而社会上流行的版本则多由民间画师摹画,良莠不齐。
因为后人对苏轼的珍视,所以人们相信苏轼的画像与作品有很大机会被不断地翻刻复制。真迹没有了,但复印件应能流传下来。那么,在众多的苏轼画像中,哪些是更接近真容?
北宋乔仲常根据《后赤壁赋》绘制的东坡像,这幅画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在这幅《后赤壁赋图》中,乔仲常根据苏东坡的《后赤壁赋》文字内容,详细描绘了东坡的六段活动。画中东坡形貌大小不一,笔墨简练。
乔仲常生平不详,其笔法技法均师从李公麟。李公麟曾为苏东坡画过多幅画像,因此,有人猜测乔仲常很有可能见过李公麟画的苏轼像,甚至见过苏轼本人。邵晓峰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说:“我认为北宋乔仲常画的《后赤壁赋图》中的东坡形象最为可信。”
《历代文苑像传》是由叶恭绰祖父叶衍兰(1823-1899)摹绘,里面的苏轼细致逼真,得到不少“苏迷”认可。叶恭绰曾说,《像传》“取诸家传神像暨行乐图绘,或遗集附刊及流传摄影,皆确然有所据”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谈到这画像时也认为这幅画有所依据,但究竟是哪一个范本就无从考据了。
这幅画中,苏轼眉疏目朗,右侧太阳穴有三点黑痣,颧骨高耸,胡须稀少……与描写他的文字史料契合。
现代学者考证,该画是由清代画家朱鹤年受翁方纲之请临摹,而粉本则可能是李公麟所创作的东坡《扶杖醉坐图》或者接近原作的早期摹本。朱万章就认为:虽然李公麟所作的原画目前已经失传,但朱鹤年极有可能见过李公麟的原作,所以他的摹本成为极其珍贵的资料。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也有类似观点。